2021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在北京隆重举
主题论坛:直击热点 深度剖析人工智能+教育
中央电化教育馆党委副书记李萍致辞
开幕式部分与会嘉宾合影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分享了《“互联网+”视角下的智慧教育》,以北京理工大学智慧教育实践为例,阐述了云端智慧教育新技术在解放空间、解放知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,以及诸多实践成果,如构建了全国高校首个思政课智能交互、沉浸式的学习平台;深化课堂革命,融入智教新要素、塑造智教新范式;创建六位一体、共享资源、不限时空、自主学习、多维评价、放眼国际的全新智教体系等。通过智慧教育实践,让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让信息系统成为人才培养新工具。
联合国教科文驻华代表处代表Shahbaz Khan致辞
在“AI+教育,共创共生”主题论坛上,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发表了题为《开展脑智发育研究,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》的主题报告。报告中,董教授分享了国家2030“脑科学与类脑研究”重大科技项目的核心目标之一——探索脑智发育规律,揭示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与防治的科学原理和方法。该项目通过绘制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图谱、解析儿童青少年脑结构和功能发育规律及个体分化机制等等方式,构建中国特色学生心理健康公共服务体系,全面服务于每一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。
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以《人工智能助力“做最好的自己”》为主题,介绍了面对“双减”政策下的教育挑战,科大讯飞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如何通过智能技术强化过程化评价,并深度融入到教学改革中,实现以评促学、以评促教,进而大幅度减少低效无效的学习时间和作业时间。该技术延伸至体育、书法、音乐教学中,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。其次,通过智能技术支持教与学,如为“三新“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情景创设、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提供全链支持,培养学生能力素养,破解分层作业难题并为学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供支撑;此外,还通过建设教育新基础设施,为教育提效赋能。
联合国教科文驻华代表处代表Shahbaz Khan在致辞中提出,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化学习,不仅是用高带宽的传输路径去快速传递传统形式的知识,还正逐步成为人文主义的编码。为此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启动了一系列行动。在追求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4(确保包容、公平的优质教育,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)的道路上,中国将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合作伙伴。
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教育与技能部部长、PISA项目发起人兼总监Andreas Schleicher作为题为《学术学习之外:经合组织社交和情感技能调查的首批结果》的主题报告。他提出,“技术提供了将学习和评估结合起来的可能性,让学习更精细、更具适应性、更具互动性。同时,我们意识到,将评估拓展到学科知识的积累之外是很重要的。”一个月前,PISA推出学生社会情感学习评估, 研究表明,这些技能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成功具有高度预测性。
本次大会为期三天,由1场主论坛与17场分论坛组成,议题涵盖脑智发育、教育监测与评估、心理健康智能评估、人工智能与区域治理、AI与语言教育、AI创新教育等诸多领域,邀请了国内外百余位教育专家、业界精英,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实践,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,搭建了一个高端、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,共研引领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思路。
中国教育部原副部长、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,中国教育部原副部长、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,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,中央电化教育馆党委副书记李萍,联合国教科文驻华代表处代表Shahbaz Khan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。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主持。
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作主题报告
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、秘书长王永利主持大会论坛
Andreas Schleicher作主题报告
开幕式:站在教育一线,回应时代关切